近日,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登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,随着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爆火,网友:当代人的精神快充,那么二十分钟公园效应是谁提出的?一定有很多小伙伴感到好奇,快来看看二十分钟公园效应提出者介绍吧。
二十分钟公园效应是谁提出的
公园20分钟效应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玛丽科洛·亨特博士等人揭示的。他们通过实验发现,人们在公园里与自然接触20—30分钟,对于缓解压力的效果最为显著。
为什么这短短的20分钟会有如此魔力呢?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身心都渴望与自然亲近。当你在公园里看到鸟语花香、翠蔓扶风、绿草茵茵,这些自然元素就像一剂良药能够瞬间安抚都市人的心灵。研究发现,仅仅在公园待上20分钟,能显著降低我们的应急激素水平。应激激素是我们在面临压力时身体释放的物质。长期高水平应激激素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。这20分钟的公园时光,就能让我们暂时逃离忙碌和压力。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,提高人们的幸福感。
这种全新的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被称为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,不少网友表示亲测有效:“再难再累,都去公园待一会儿,别感谢我~”“公园20分钟,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!”还有更浪漫的,认为这是一场与地球的20分钟约会。